说起登革热股票配资网平台网址,广东街坊们早已不陌生,而它还有一个 “近亲”—— 基孔肯雅热,同样需引起高度警惕。基孔肯雅热(Chikungunya Fever)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,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、关节痛 / 关节炎、皮疹,主要通过白纹伊蚊、埃及伊蚊叮咬传播。该病虽病死率较低,但在蚊媒密度较高的地区易引发大规模暴发和流行。
六类核心知识需掌握
传染源:患者、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。
传播途径:本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(白纹伊蚊、埃及伊蚊)叮咬传播。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, 一般在白天叮咬人,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。
易感人群 :各年龄人群普遍易感。
流行季节及地区: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夏季和秋季(每年5---10月),部分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。该病毒于1952年首次在非洲坦桑尼亚南部被发现,随后在世界多地流行,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尤其是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。我国多次报告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(即患者在境外感染后,返回国内并确诊),并曾经在广东、云南和浙江等地发生过本地续发传播。
主要症状:发热、皮疹(常见于面部及四肢伸展侧)、及“三痛”(头痛、关节痛、肌肉痛)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,通常在感染该病毒后3---7天出现,同时可伴有恶心、呕吐、纳差、腹痛等消化道症状,畏光、结膜充血或出血症状,急性期症状可持续5---7天。患者在发病后1---5天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。
治疗与预防: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及疫苗,临床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。因此,做好防蚊工作是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手段。
三项防控措施要谨记
清除蚊虫孳生地。定期“翻盆倒罐”清理积水:花瓶、花盆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、换水一次,花盆底盆不留积水;使用的储水容器(如水缸、水池)务必严密加盖;无法清除的长期积水可投放灭幼蚊剂进行处理;清理房前屋后沟渠、天台排水槽淤塞;妥善处理垃圾,特别是废弃的瓶、罐、塑料袋、一次性饭盒等;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。
加强个人与环境防蚊。家中安装纱窗、纱门等防蚊设备,使用安全灭蚊手段,如蚊香、灭蚊拍、防蚊灯等。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,避免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长时间逗留。
出现症状及时就医。若出现以下疑似症状,务必立即就医:(1)突发39℃以上高烧+关节痛、皮疹、头痛、眼眶痛、全身肌肉痛;(2)明显疲乏,面、颈、胸部潮红等相关症状。
番禺区疾控中心强调,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传播途径一致,均依赖蚊媒传播,做好防蚊灭蚊是防控核心。
文:番禺融媒记者 刘莉 通讯员 罗芳
尚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