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怎么突然关灯了?”“啊,是停电了吗?”7月7日晚上刚过8点,位于宝山区顾村镇的一处滨水社区公园内准时熄灯,正在锻炼、散步的居民齐刷刷地“啊”了一声,随即发出一阵阵困惑。
来自公园周边小区的不少居民向“解放日报·夏令行动”记者反映,此处公园已正式开放数月,但夜间照明的范围和时间均十分有限,给居民带来不便。此外,该公园的公共厕所、监控设备似乎都没有投入运作,部分公共设施已有损坏。“虽然刚开放不久,但看着不像一个新公园,相应管理没有跟上。”
整个公园仅局部亮灯半小时
居民所说的该处滨水社区公园没有具体命名,是潘泾路和潘泾河形成一条南北带状空间,又因为水路陆路隔断,分成了三块。记者走访后看到,最南面的一块绿地尚未开放,其余两块区域出入口设立“上海绿道”标志,均向居民24小时开放,面积不小。
滨水社区公园没有具体命名,是潘泾路和潘泾河形成一条南北带状空间,又因为水路陆路隔断,分成了三块。
周边社区成熟,聚集了不少新老商品房、动迁房及办公园区。记者在傍晚6时左右抵达时,天色未暗。带娃携宠前来的男女老少相当多。乍看之下,公园配备齐全。数量不少的LED路灯和监控、休息座椅,分隔的跑步道,绿化层次也很丰富。但进一步观察可看到一些“异样”:废弃的“大华四季锦绣”保安岗亭、大门紧锁的公共厕所、朝着地面下方的摄像头……
晚间7时左右,天色已略微昏暗。马路边的照明灯、与公园打通的“乐动力·顾村体育馆”早已亮起景观路灯。但公园内仍没有亮灯迹象。来自大华锦绣四季小区的张大伯直言让记者帮帮忙,“晚上不亮灯总归不安全的,锻炼起来撒不开手。小朋友也很多,我看见骑着共享单车和电瓶车的进来,出了事算谁的?”他记得,公园刚开放的几天似乎亮过,临水几处长凳的灯带也亮过,推测可能在测试。
傍晚时分,天色渐暗,滨水社区公园没有亮灯。
王阿姨推着坐着轮椅的长辈前来散步:“确实不怎么开灯,我们一般就多留意路人打开手机发出的那点光。”居住罗青湾小区的葛女士带着孩子在一处休憩区玩耍,她记得:“以前基本不亮,这一阵好像亮过一会儿,但时间不长。我们也不会待太晚。”比起亮灯问题,更让她急迫的是公共厕所,“现在小朋友上厕所不方便。”带着宠物的几位居民纷纷打开了挂在宠物身上的霓虹提醒灯,骑行的小朋友也打开了照明灯。更多人是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照路。
没有照明的情况下,居民在公园内活动。
晚间7时30分左右,沿潘泾河的一排路灯突然亮起,覆盖长度约100多米,路灯侧面和灯珠都能发亮,瞬间令步道清晰可辨。但公园的大部分区域仍处在黑灯瞎火中,不少带有台阶、下沉的地方照明不足。沙浦河以南的绿地始终“黑黢黢”,不少石凳区域杂草丛生,原本的灯带也被拆除。带着孩子的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在路灯一侧活动,或抓点昆虫,或攀爬设施。
同一路段,路灯开启前后对比。
到了8时02分,亮灯半小时后,这排路灯又随即熄灭。锻炼正尽兴的居民都发出了惊讶声。“这科学吗?其他绿地没那么早关灯的。”来自1公里外的居民张先生十分不解,他第一次前来,看到亮着灯顺道过来带着孩子跳绳。部分居民悻悻而归,提早结束了锻炼安排。黑暗下,仍有不少居民流连其中,开始互相提醒,“你的小狗又小颜色又深,不容易看见。”“太黑了不安全,早点回去。”
公园内另一块绿地整个晚上都没有照明。
竣工3年,公园仍未完成移交
记者走访时看到一处竣工铭牌显示,该处滨水社区公园是顾村老集镇“城中村”改造项目,已开放绿地的竣工时间为2022年6月30日,建设单位为上海顾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,也是周边近年新建小区的开发商。查阅公开信息发现,该绿化项目是顾村镇2021年度重点民生项目之一,由三块公共绿地统一规划为一处滨水社区公园,总占地面积为59224平方米,并配建公共厕所、环卫道班房等公共服务设施。可见,该处公园受顾村镇委托,由开发商代建。
既然公园的大部分在2022年就竣工,为何近期才开放使用?有年长的居民告诉记者,建成后未开放前,公园用围栏和铁丝网进行了封锁。由于居民使用需求迫切,出现了挖出开口、卸掉钢管钻入的情况。或许是迫于压力,今年4月,公园先行拆除了临时围挡,于5月1日左右开放,暂时交由顾村镇政府托管日常管养工作。同时,加紧推进管理移交。但直到6月,宝山区政府答复居民称,公园内部路灯设备尚未移交,仍属开发商所有,处于检修阶段,故暂时无法打开,建议市民夜间路过时注意安全。
滨水社区公园内,部分设施损坏、公厕和监控均未启用。
有居民注意到,公园交由顾村镇政府托管后,确有清洁工有清理垃圾、除草,但除此之外未见有管理人员。“休憩区破损的地板一直无人维护,已经出现几个坑了。”对此,有居民认为,公园如果不具备开放条件,不如不开放。一旦开放了,就要管好。
业内人士表示,开发商代建公园的项目并不少见,是开发商拿地时被要求的,也可作为自身的卖点。然而,代建不同于代管,开发商卖完楼后,可能在移交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,移交周期拖长,比如有的因开发商没有完善相关报批报建手续与工程验收工作,无法提供竣工验收图纸等材料,有的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未整改,不具备移交条件。从而导致这类小区红线外的代建公园沦为“弃子”、管理欠缺的情况。“要想移交给绿化部门,首先是要建设完成并且规划验收合格,还要看代建代管方的积极配合。”
当前,上海越来越多公园实施24小时开放。在2023年发布的《上海市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管理指引(试行)》中,实行 24小时开放的公园,所属区绿化主管部门需制定具体开放方案,明确属地各部门职责分工,建立 24小时开放公园管理制度,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。鼓励结合公园整体改造、局部提升等途径完善公园安防设施,确保照明系统、广播系统、监控系统、应急呼叫系统等正常使用,重要区域监控系统覆盖到位,保证夜间清晰可识别。
晚间7时30分左右,沿河一排路灯开启,但大部分空间仍没有照明,包括一些台阶处。
然而,对于开发商代建、尚未正式移交给区绿化部门的开放型社区公园而言,究竟以什么样的管理标准进行运营成了未知数。对于周边居民而言,开发商代建的社区公园公共属性强,能显著提升居住幸福指数。如何把这些建好的同时维护好,是对相关部门做好精细化管理的一大考验。
尚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